首页 > 情感口述

来聊聊一个人为什么会废掉

热度:0鲜花:0鸡蛋:02020年12月30日


一个人越是钟爱消费性活动,就越会产生路径依赖。



改变曾经的惯性路径,需要你耗费掉大笔的脑力资源。比起消费性活动来,改变路径完全显然是一项吃力的活动。



如果一个人习惯了轻松得来的快乐,他还会喜欢付出努力才能赢得的快乐吗?两者几乎没有可比性。



再加上,大象通常都是掌舵者。一个人习惯及时快乐之后,他就再也回不去了。他会彻底丧失自我变革的力量。



生活,工作,于他而言,不过是重复再重复。



除了路径依赖外,习惯于消费性活动的人,还会总是


「积极幻想,消极行动」。



理由也是同样的。消费性活动,太容易让人感受到高频的快乐了。而真正要去做一件事,可不会只有快乐。在行动中,我们往往会经历各种磨难,能得到的并不是高频的及时快乐。



拿我学习写作来说。在最开始,哪有太多的快乐可言?整个过程是磕磕巴巴的,伴随着自我否认,以及之后的自我重建。最终得到的快乐,是一种更深层意义上的持久快乐。在过程中,很难得到和消费性活动一样的及时快乐。



一个人如果习惯了呼之即来的及时快乐,他肯定越来越不愿意投入到痛苦的成长中去。


大象的天性是懒惰的,享受的。



所以,在消费性活动中浸泡的时间越长,就越可能只幻想,不真正付诸行动。



再来说最后一个更严重的后果:成瘾。



一个例子:有一个 26 岁的女孩,在公司做会计,借职务之便,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,她从公司的账面上转走了 500 多万元。



我最初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,以为这么庞大的金额会被用来买大宗物品,房子之类。结果看到最后,大跌眼镜。女孩买的基本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消费品。除此之外,她挪用的钱,其实大部分都用来还各种信用卡了。



女孩真正的兴趣,在于开通各种借贷型 APP ,然后不停的刷卡和还卡。她上瘾了。快感是刷卡和还卡这两个动作。按道理来说,挪用这么多钱,根本没必要再去开通新卡了。但是,她就是停不下来。



最是,女孩挪用的钱,大部分都用在了各种 APP 的借款利息上。



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?早期,她不过是购物狂,屯了一大堆有用的没用的消费品。中期,她发现自己还款困难了,开始挪款。后期,女孩发现更有趣的行为是刷卡和还卡这两个动作。



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初期的消费性活动,对人的伤害其实还不算大。一旦消费性活动持续升级,就有可能引发「变态」的上瘾行为。



上瘾行为的本质,就是加快获得快乐的频率。如果说,原来是一天获得一次快乐就可以了。上瘾后,可能一天就需要获得 2 次, 3 次...



随着上瘾程度的加深,大脑在刺激适应后,还会需要更高强度的刺激。刺激变强,就要加大剂量。



可以说,一旦上瘾,就是跌入了一个无底洞。



拿打游戏来说。很多游戏爱好者,最开始几天玩一次都可以。发展到中期,需要每天玩。到了后期,就需要时时刻刻玩。



《欲罢不能》里有一个极端案例,一个叫艾萨克的年轻小伙子,玩游戏成瘾后,曾经每天打游戏时间达到 20 小时。吃饭从来都是让室友帮忙带回来。整整五周,艾萨克都没有出过一次门,也不接任何电话。他和外界几乎完全切断了联系。



我在新闻上还看到,有人因为经常熬夜打游戏而猝死。



没有人不知道这么做的危害。然而,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上瘾后,就真的会处于「欲罢不能」的状态。



对高频快乐的渴望,战胜了理性。



千万别觉得上瘾行为离我们很远。2011 年,研究人员在综合了83项研究后发现,在涉及的 150 万四大洲人口中,有 41% 的人至少存在一种行为上瘾。美国的一项研究则发现, 40% 的美国人存在某种形式的互联网上瘾。



互联网上有最丰富的消费性活动。在生活中,我们也能发现,有的人经常一天刷几个小时抖音,有的人一天看几个小时电视剧,有些人一天玩几个小时游戏,还有人每天看各种爽文。



你统计过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吗?根据《欲罢不能》中的一项调查,美国人使用手机的平均时间是 3 小时。作者亚当.奥尔特发现,自己竟然一天会拿起手机 40 次。



每天 3 小时,听起来好像也不多。当你算一下长期账单,你就知道数据有多惊人了。



一天 3 小时,一周 21 小时,一年是 1092 小时, 10 年就是 10920小时。也就是说,每过十年,其实你就有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花在手机上。再扩大到一生,生命中有多少时间投资在了消费性活动上呢?



《来聊聊一个人为什么会废掉》况且,这还仅仅是一个平均值。很多人会超过这个平均值。

伤感标签: